欢迎进入中法新闻法制网官方网站
2019年12月28日 10:38:23
当前位置:首页 >> >
新动向!唐山11名市常委,全是外来干部
发布时间:2024-09-13 07:20:33
来源:中法新闻法制网

       本网河北讯(史祥龙)唐山,这座昔日的工业重镇,近期不仅因连续两天的轻微地震吸引了公众的目光,更因其官场的一系列“大地震”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关注。

9月初,唐山市再次发生地震,虽然震级不高,未造成实质性损害,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唐山官场却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

 

官场“地震”频发,反腐力度空前

 

今年以来,唐山官场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推动着,不断有官员因严重违纪违法被查。

 

9月6日晚,唐山市纪委监委的一纸通报,将遵化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学峰推向了风口浪尖。图片

 

这位年轻市长上任不到一年便“落马”,其背后是否隐藏着更深层次的腐败问题,引人遐想。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个例,近期唐山官场已有多名高官相继落马,其中包括多位县级政府的“一把手”。

 

据统计,自2000年以来,唐山下辖的14个县市区中,已有53名党政一把手被查处,反腐力度之大,可见一斑。

更令人震惊的是,仅今年上半年,唐山市就立案查处了90名县处级干部,平均每个区县受处分人员多达151人,这种反腐效率和力度在全国范围内都极为罕见。

 

“地头蛇”无处遁形,本土干部清零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随着反腐斗争的深入,唐山官场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现象——市委常委会中已无本土干部。

 

从唐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丽的落马,到此前多位本土干部的相继被查,唐山官场仿佛经历了一场“大换血”。

 

目前,在唐山市委常委会的11名班子成员中,全部为近年来从外地调入唐山的“客籍干部”。

 

这一现象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唐山正在通过输入新鲜血液,打破本土势力的圈子,重整干部队伍,净化政治生态。

 

这种异地任职的干部制度,不仅有助于防止官员在本地长期任职形成的“关系网”和“保护伞”,还能有效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

 

异地干部履新,唐山官场迎新气象

 

在反腐风暴的洗礼下,唐山官场正迎来新的气象。近期,多位异地干部纷纷履新唐山,担任重要职务。

比如,原承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青英已调任唐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新任曹妃甸区委书记董继华也是一位“空降干部”,此前担任河北省工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图片

 

这些异地干部的加入,无疑为唐山官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异地任职制度不仅有助于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和官场“小圈子”,还能促进干部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提升整个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这种制度还能有效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让官员在更加透明和公正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

 

反腐斗争任重道远,唐山仍需努力

 

尽管唐山官场在反腐斗争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反腐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唐山作为河北第一经济强市和煤炭钢铁重镇,其政治生态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唐山官场的一系列“大地震”不仅揭示了反腐斗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也展示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反腐的决心和力度。

 

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唐山能够迎来一个更加清正廉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更加繁荣富强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