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法新闻法制网官方网站
2019年12月28日 10:38:23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旅游 >
省文化强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促进特色文化街区建设的指导意见》
发布时间:2021-04-14 11:53:44
来源:中法新闻法制网
       本网江西讯(梁冬喜)为贯彻落实文化强省战略,促进我省特色文化街区建设,近日,省文化强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促进特色文化街区建设的指导意见》。现转发该文件,请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促进特色文化街区建设的指导意见

 

 

  特色文化街区,是指围绕特定文化主题或产业导向,以文化和旅游产品(服务)的创作、生产、传播、展示、销售为主要业态,以促进文化贸易与消费、文化休闲与娱乐、文化体验与服务、文明实践与教育为主要功能,由城镇、乡村一条或多条街巷构成的开放性集聚空间。为贯彻落实文化强省战略,促进我省特色文化街区建设,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四届十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因地制宜、特色定位、差异发展的原则,坚持文化赋能、旅游兴业、环境宜人、商贸旺市,持续促进文旅商融合,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推进特色文化资源转化和产业集聚,提升城乡整体水平和形象,使特色文化街区成为遇见美好江西、留住美丽乡愁、传承历史文脉、体验幸福生活的城乡文化新载体。

 

二、建设目标

 

  按照“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的要求,到2025年,每个县(市、区)至少培育出1条特色文化街区,重点培育30条文化氛围浓厚、产业特色鲜明、环境生态优美、商业模式先进、管理规范有序、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具有引领示范带动作用的省级特色文化街区,使其成为城市会客厅、乡愁栖息地、文化新名片,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顶层设计,科学编制规划。

  各地要立足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发展基础,按照“一街一特色”的要求,将特色文化街区建设纳入当地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明确街区四至范围、目标定位、个性特色、业态布局和发展目标。要组织力量,开展特色文化街区现状调查,分门别类建立街区发展档案。打造特色文化街区的,要制定街区改造提升计划,确定改造提升重点任务和时间表、路线图,通过改造提升,将历史与现代、经典与时尚有机结合,不断提升特色文化街区影响力辐射力带动力。(责任单位:省自然资源厅、省委宣传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商务厅、省文化和旅游厅,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二)丰富文化内涵,融入地域特色。

  要深入挖掘街区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人文特质,积极推动历史文化、现代文化和创意设计融合发展。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旅商联动。要合理规划建设博物(纪念)馆、实体书店、图书馆(分馆)、美术馆、展示厅、影院、剧场以及文创专营店等文化展示游览体验空间。要加强人文景观、名胜古迹的保护和传承发展,禁止在街区内大拆大建。要保护和延续街区整体格局和风貌特色,塑造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符号的文化街区。(责任单位: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委宣传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局)

  (三)合理布局业态,增强服务功能。

  要合理规划布局街区业态,着力发展优势主导特色产业,制定鼓励或者限制发展业态名单。引进国际国内知名文化品牌,发展当地特色品牌,推进“老字号”传承和创新,布局体验式、互动式新业态。要增强休闲娱乐功能,更好满足个性化、多元化消费需求,使街区兼具文化展示与体验、游览、购物、餐饮、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拓展文旅商服务功能,发展夜间消费,带动周边街区文化品位的提升,实现特色文化街区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创新供应链,吸引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向街区集聚。(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委宣传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市场监管局)

  (四)突出特色品牌,增加文化供给。

  深入挖掘“红、绿、古”特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节庆经济,组织开展戏曲、音乐、美食、时装秀、灯光烟花表演、主题日快闪、惠民文艺演出、文创跳蚤集市等主题活动。将志愿服务与游客需求精准对接,打造一批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品牌项目。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街区计划,定期举办与街区特质相匹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示,建立传统工艺工坊,营造文化生态保护传承氛围,讲好街区老故事,做好创意新文章。(责任单位: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委宣传部、省商务厅、省广电局)

  (五)聚焦创新创业,打造多元空间。

  打造青年众创空间,建设青年共享社区,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和孵化中心,为青年创新创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鼓励发展创意小店、特色小店,引导流动商贩进入街区规范发展,打造人气旺、“烟火气”浓的小店集聚区。完善文化旅游休闲空间,让游客“慢下来”、“留下来”、“住下来”。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加强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做实文明创建基础工作,以实际成效增强群众获得感。(责任单位:团省委、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广电局)

  (六)建设智慧街区,提升服务品质。

  推动街区5G全覆盖,实现无线网络免费连接。运用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最新的信息化技术,建设智慧旅游平台,绘制街区“文化生活圈”电子地图,形成“超市化”精准供应模式,为街区游客出行,预定展演、住宿、餐饮等提供线上咨询服务。布点24小时“一网通办”自助服务网点,营造出科技、时尚、现代与艺术的诗意场景。(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文化和旅游厅,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七)优化场景布局,完善配套设施。

  按照适度超前、综合配套、集约利用的要求,打造舒适、便利、智能的街区环境。延续老街区的建筑风格和文脉特征,形成独具特色、整体协调的街区风貌。完善绿地、休闲空间和配套无障碍公共服务设施,统筹街区与周边道路慢行交通系统,引导轨道交通、公交线网与商业街区衔接。开展街区综合环境提升,采用微改造的“绣花”、“织补”方式,以小规模、渐进式的节奏,实施城市更新,持续提升街区功能品质。(责任单位:省自然资源厅、省委宣传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商务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市场监管局)

  (八)坚持以人为本,创新管理手段。

  以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服务模式创新,促进服务差异化、品质化、多元化发展。组建省级特色文化街区联盟,搭建产学研平台,定期组织培训交流和外出考察学习。建立在党组织领导下的街区商户自治自律组织,建立突发事件处理机制,提高应急疏散、紧急救助和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结合创建“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建设“诚信街区”等活动,推进诚信建设,规范商家的经营行为,强化街区知识产权和消费者权益保护。(责任单位:省委宣传部、省商务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应急管理厅、省市场监管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建立以省委宣传部牵头,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商务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参与的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将特色文化街区建设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制定特色文化街区认定管理办法,组织开展特色文化街区认定工作。市、县(市、区)党委宣传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相应协调推进机制,加强对特色文化街区规划建设、培育发展、监督管理工作的全过程组织领导。建立特色文化街区考核监督机制,做到成熟一批,评估一批,授牌一批,宣传一批。发挥好街区投资主体、运营主体、行业组织和管理机构作用,将特色文化街区建设作为推动文旅商融合、文化和旅游消费升级、提升城乡文化品位的重要抓手。(责任单位:省委宣传部、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商务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市场监管局)

  (二)加大扶持力度,促进改造提升。

  加大对特色文化街区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协调相关部门在财政金融、规划用地、减税降费、文化旅游、市场监管等方面给予支持。利用商务、文化、旅游等专项资金,对获得认定的特色文化街区规划设计、风貌景观整饬、街区功能完善、业态和经营结构调整、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改造提升项目给予支持。省级公共文化(文化产业领域)专项资金,对首次经认定的省级特色文化街区运营主体一次性给予100万元奖励。吸引社会资本投入,鼓励有实力的文旅企业参与特色文化街区的建设、运营和管理。(责任单位:省委宣传部、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局、省税务局)

  (三)拓宽融资渠道,优化发展环境。

  依托“文企贷”、“文旅贷”对特色文化街区建设予以支持。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降低经营主体准入门槛,建立审批绿色通道,简化审批程序;持续推动“放管服”改革,对街区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进行包容审慎监管。研究落实土地保障、延时经营补贴等方面的配套政策,为促进街区夜间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责任单位:省金融监管局、省委宣传部、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市场监管局、省税务局、人行南昌中心支行、江西银保监局)

 

  (四)注重人才培育,加大品牌宣传。

  将特色文化街区列入旅游推介、对外宣传重要内容,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网络直播平台、社交平台等新媒体,多形式多渠道对街区主题活动进行宣传推广,开展公众参与的“特色街区我来评”活动,提高街区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街区品牌影响力。建立特色文化街区建设专家委员会,定期对街区开展跟踪分析,发现问题、反馈意见、指导提升。培养一批街区运营管理和创意设计人才,将特色文化街区建设重点课题研究列入省社科规划项目,完善特色文化街区发展情况的量化指标和统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