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红色文化的根在东原,东原的红色文化传承是根性的文化传承,振兴乡村是红色根性文化的发扬广大和彰显。
——题记
本网山西讯(王红乾 孟黎明)位于吕梁山脉,汾河西岸的汾西县,有个村庄东原村。距县城北15华里,驻落在高低起伏的垣面上。村庄由3个自然村组成。柏枝原、刘家原。全村298户,889口人,土地面积2800亩,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已成为当地集红色旅游,绿色发展的一朵奇葩。
村子虽不大,名气却不小。追溯到抗战解放时期,这块红色的热土曾发生过多起革命历史事件,涌现出许多革命烈士和著名历史人物。
东原行政村旧称“东原编村”辖27个村庄。早在1929年就有党的活动,是汾西县早期党组织负责人贾长明,王玉珍,刘承德的故乡,是抗日传奇人物刘金龙的出生地和主要活动区域,是汾西县抗战史上规模最大、最惨烈的“东原阻击战”的主阵地,是柏苍垣战斗中英勇跳崖的“狼牙式五壮士”式四烈士的起源地,是惊魂奇迹“冯村”突围战的发生地,也是当时全县党的地下交通和“情报总站”的秘密所在地,是全县革命烈士最多、歼灭日寇最多的地方。
这里有刘伯承、宋时轮等我党高级将领曾亲自指挥和直接支持过的党组织和地方武装,东原党支部是汾西县建立最早的基层党组织,是历经抗日战争,“晋西事变”等严峻考验而一直坚持斗争,完整存续至今的“红色三八式”战斗堡垒,在共和国的历史上书写出浓墨重彩可歌可泣的一笔。
进入新时代,特别是党的二十大之后,老区人民赓续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谱写时代新篇章。“东原村”这个响亮的名字,再次进入人们的关注视野,令无数人心中掀起波澜。是敬意,是闪着泪花的骄傲与自豪!
东原地处偏僻,单一的农业结构,制约了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一直处在低收入徘徊状态。
驻村第一书记张凯着急,支、村两委主干闹心。
他们通宵达旦,集思广益,要想致富必须培育产业。
可是,培育什么产业呢?
大伙都摇头:咱这穷山旯旮,啥资源也没有啊。
张凯想,这大山,不就是最好的资源吗?
俗话说,靠山吃山。可这“穷山”,如何吃山呢?
张凯是市里下派干部,眼界开阔,见多识广,干工作有思路。
张凯听闻,林里有个干部叫刘记保,原在县里当局长,后在北京工作,此人能力强,人脉广,指不定会对咱村创业有帮助。
他们主动找上门去。
刘记保对东原开发旅游有想法,放着这么好的红色资源不开发,岂不惋惜。只有让外界了解东原,才能招得金凤凰来。
张凯说:“独行快,众行远。以你的能力和见识,旅游业一定能干好。”
刘记保说:“这个工作我来做,你们只管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做好配合工作”。
张凯、支、村两委主干胸脯拍的山响。
说干就干,刘记保雷历风行。也想顺应时代潮流,放大人生价值,在乡村振兴中为家乡做点贡献!
于是,总体思路大盘敲定。刘记保组织起创作队伍,出入瀚藻,沉学典籍,穿越古今,挖掘革命历史故事,寻觅著名革命烈士轨迹,奋笔疾书,朱墨灿然,几易寒署,终于完成红色展览馆珍贵资料。
资料完备,展览馆在哪安放?第一书记张凯、支村两委主干商定,就落户村委一间大办公室,需要装修制作版面,需要启动资金,村集体没收入,采取筹资建馆。
众人奉献出爱心,展馆建起来了。
东原人有顾虑,咱们这偏僻落后的穷山旯旮,能吸引外界人参观吗?
刘记保说,咱到时举行开馆仪式,邀请各部门领导、新闻媒体、社会各界贤达,还愁没人知晓宣传不出去吗?
众人听后皆说这主意好。
于是,开馆这天,县老区建设促进会、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领导来了,永安镇领导来了,新闻媒体记者来了,村里在外的有识之士回来了。
展览馆前的广场里,彩旗猎猎,鞭炮齐鸣,锣鼓暄天,农民自编自导的红色节目纷彩呈现,一派莺歌燕舞。
领导讲话感召,表态发言润心,展馆事迹励人。乡村振兴的酣战,在东原如火如荼沸腾了。
王三宝是2021年10月新上任的支书、村长一肩挑。这个中年人年富力强,有朝气、有魄力,懂经营、善管理。说起东原村的乡村振兴,滔滔不绝,充满乐观必胜信心。
他说乡村振兴,关键是留得住人,守得住园。吸引人回乡创业,乡村经济才能充满活力,乡村振兴才大有希望。
红色展馆建起后,我村经常有外地人陆续来参观学习,还真招得金凤凰来。
2020年,村委统一规划,采取股份制,在青铜角、槐树角、核桃角、大角、小角、寒家岭、阁圪岭、东腰占地500亩,由陈建华投资,成立三甲泽增农业合作社。
梨园经济发挥极大经济效益。村民刘春生、李保龙、刘佛记、刘反生、刘俊平、刘纪记,每人在梨园劳作年收入3万多元。梨树今年胜果后,经济效益更是前景看好,预计年收入30多万元。
村民王秋记多年在外打拼,看到村里蓬勃发展势头,吸引他回乡创业。
他先后在西波里、大波里、杏洼里建起300亩花椒基地,又为村里的经济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副主任刘向前说,发展庭院经济,也是农民致富的一大亮点。村里农户大都庭院大,过去没有充分利用起来。现在村委特别重视庭院经济,动员村民种蔬菜、养鸡、养猪、养羊、养牛。
现在几乎家家户户有庭院经济。据不完全统计,除移民外剩余在村的20余户人家,存栏羊480只,猪300余头,牛28头,蔬菜除自给外,还到县城销售,增加副业收入。
村民刘明华,48岁,患癌,4口人,家庭困难,还供两个女儿上大学,在村委引导下发展养蜂30多箱,年收入15000元,村委光伏每月还扶持他500元。
事实证明东原村的庭院经济,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亮点。
村民刘水记,患病多年,不能干重体力活,村委给他安排了卫生公益性岗位。每月300元,年收入3600元,解除了他的后顾之忧。
五保户刘虎记、刘虎生,村委光伏收益每月每人扶持300元,让他们感受到了党组织的温暖。
看如今,老区红色东原人民意气奋发,生活蜜甜,人均收入达8700元。大伙高兴地说:“多亏党的政策好!”
王三宝书记说:“我们这任还有更大的乡村振兴计划,那就是对周边区域进行综合开发,扩大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打造一个集红色旅游、康养、文化、农家乐、鲜果采摘园、生态农林于一体的旅游区,带动东原村走向振兴……”
2021年东原村获得全县优秀党支部光荣称号。
思路决定出路,筑梦新时代,奋进新征程。
坚信东原红色根性文化的传承,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会更加绽放出灿烂绚丽的色彩。